國家醫療保障局、財政部16日發布的《關于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下面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新增試點于今年內啟動實施,試點期限2年。未經國家醫保局和財政部同意,各地不得自行擴大試點范圍。此外,意見還在長期護理保險的資金籌集、待遇支付、管理服務機制等方面作出了更細化的規定。
什么是長期護理保險?
長期護理保險是以互助共濟方式籌集 資金、為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 料和與之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 務或資金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長期護理保險是以互助共濟方式籌集 資金、為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 料和與之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 務或資金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
在2016年,我國在承德等15個城市和吉林、山東兩 個重點聯系省份啟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在2016年,我國在承德等15個城市和吉林、山東兩 個重點聯系省份啟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
此次擴大試點政策的發布,是在總結前期試點經驗 的基礎上,提出擴大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政策,明確 建立獨立險種的方向,進一步細化籌資和待遇支付 政策,完善管理運行機制,擴大試點范圍。此次擴大試點政策的發布,是在總結前期試點經驗 的基礎上,提出擴大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政策,明確 建立獨立險種的方向,進一步細化籌資和待遇支付 政策,完善管理運行機制,擴大試點范圍。
一、擴大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遵循六項基本原則
①堅持以人為本
重點需要解決的重度失能人員長期護理保障問題
②堅持獨立運行
建立獨立險種、獨立設計、獨立推進
③堅持保障基本
低水平起步,以收定支,合理確定保障范圍和待遇標準
④堅持責任共擔
合理劃分籌資責任和保障責任
⑤堅持機制創新
探索可持續發展的運行機制,提升保障效能和管理水平
⑥堅持統籌協調
做好與相關社會保障制度及商業保險的功能銜接,形成保障合力
二、明確參保對象和保障范圍
試點階段從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群起步,重點解決重度失能人員基本護理保障需求。
有條件的地方可隨試點探索深入,逐步擴大參保對象范圍,調整保障范圍。
三、明確資金籌集政策
總的原則
探索建立互助共濟、責任共擔的多渠道籌資機制。
合理確定籌資規模
科學測算基本護理服務相應的資金需求,合理確定本統籌地區年度籌資總額。
職工人群籌資來源
籌資以單位和個人繳費為主,單位和個人繳費原則上按同比例分擔
單位繳費可從其繳納的職工醫保費中劃出,不增加單位負擔;
個人繳費,由其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代扣代繳。
困難人群繳費資助
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通過財政等其他籌資渠道,對特殊困難退休職工繳費給予適當資助。
四、明確待遇支付政策
待遇享受程序
經醫療機構或康復機構規范診療→失能狀態持續6個月以上→個人提出申請→通過評估認定的失能參保人員,可按規定享受相關待遇。
待遇支付范圍
長期護理保險基金主要用于支付符合規定的機構和人員提供基本護理服務所發生的費用。
差別化待遇保障政策
根據護理等級、服務提供方式等不同實行差別化待遇保障政策,鼓勵使用居家和社區護理服務。
待遇支付水平
對符合規定的護理服務費用,基金支付水平總體控制在70%左右。
與其他制度政策銜接
做好長期護理保險與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補貼以及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等政策的銜接。
五、醫保部門要做好哪些管理服務
基金管理
●長期護理保險基金管理參照現行社會保險基金有關制度執行。
●基金單獨建賬,單獨核算
●建立健全基金監管機制,創新基金監管手段,完善舉報投訴、信息披露、內部控制、詐防范等風險管理制度,確?;鸢踩?。
服務管理
●進一步探索完善對護理服務機構和從業人員的協議管理和監督核等制度。
●做好參保費和待遇享受等信息的記錄和管理
●建立健全長期護理保險管理運行機制,明確保障范圍、相關標準及管理辦法
●引入和完善第三方監管機制,加強費用控制。
擴大試點范圍
此次試點范圍新增14個城市
重點聯系省份
吉林(長春、吉林、通化、松原、梅河口、琿春)
山東(濟南、青島、淄博、棗莊、東營、煙臺、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
原有15個試點城市
承德、長春、齊齊哈爾、上海、南通、蘇州、寧波
安慶、上饒、青島、荊門、廣州、重慶、成都、石河子
新增14個試點城市
北京市石景山區、天津、晉城、呼和浩特、盤錦、
佛州、開封、湘潭、南寧、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昆明、漢中、甘南藏族自治州、烏魯木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