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為什么容易發生噎食?
1、咀嚼功能不良,大塊食物尤其是肉類,不容易被嚼碎;
2、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咽喉黏膜、肌肉退行性變化或神經通路障礙,協調功能不良,減弱了防止異物進入氣道的反射性動作,容易發生噎嗆;
3、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所患基礎疾病增多,尤其是神經系統、精神疾患和肺部疾病較多,服用藥物增多,且發病后病情容易急劇加重,這些都是老年人易出現噎嗆甚至窒息的重要因素;
4、腦血管疾病、老年性癡呆癥患者噎嗆的發生率最高,這與其存在不同程度的攝食、吞咽障礙有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噎嗆發生率亦較高,可見噎嗆與呼吸功能不全有關,喘息、咳嗽、多痰均可增加噎嗆的可能;老年人患食管病者較多,加上進餐時情緒激動,容易引起食管痙攣;
5、部分老年人存在酗酒現象,大量飲酒后容易失去自控能力,噎食風險升高;
6、湯圓、饅頭、蛋糕、芝麻糊、水或湯等食物較粘稠、干硬、或稀薄液體等形狀,喂食時容易發生噎嗆。
噎食的表現
(1)進食時突然不能說話,并出現窒息的痛苦表情,輕者呼吸困難、面色紫紺、雙眼直瞪、雙手亂抓或抽搐,重者意識喪失、全身癱軟、四肢發涼、二便失禁、呼吸停止、心率快而弱進而停止;
(2)患者通常用手按住頸部或胸前,并用手指口腔;
(3)如為部分氣道阻塞,可出現劇烈的咳嗽,咳嗽間歇伴有哮鳴音。
噎食的急救方法
首先要疏通呼吸道。立即清除口咽部食物,疏通呼吸道,就地搶救,分秒必爭,迅速用筷子、牙刷、壓舌板等物分開口腔,清除口內積食,清醒的患者用上述物品刺激咽部催吐,同時輕拍患者背部,協助吐出食物;不清醒的或催吐無效的,要立即用食、中二指伸向口腔深部,將食物一點一點掏出,越快越好。常用的現場急救方法有:
①拍背法:搶救者站立在病人的側后位,一只手放置于病人胸部以做圍扶,另一手掌根部對準病人肩胛區脊柱,用力給予連續4-6次急促拍擊。拍擊時應注意病人頭保持在胸部水平或低于胸部水平,充分利用重力作用使異物排出。
②腹部手拳沖擊法:美國學者海姆里斯發明了一種簡便易行、人人都能掌握的急救法。其具體操作方法是:意識尚清醒的病人可采用立位或坐位,搶救者站在病人背后,雙臂環抱病人,一手握拳,使拇指掌關節突出點頂住病人腹部正中線臍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壓在拳頭上,連續快速向內、向上推壓沖擊6~10次(注意不要傷其肋骨)?;杳缘沟氐牟∪瞬捎醚雠P位,搶救者騎跨在病人髖部,按上法推壓沖擊臍上部位。這樣沖擊上腹部,等于突然增大了腹內壓力,可以抬高膈肌,使氣道瞬間壓力迅速加大,肺內空氣被迫排出,使阻塞氣管的食物( 或其他異物)上移并被驅出。這一急救法又被稱為“余氣沖擊法”。如果無效,隔幾秒鐘后,可重復操作一次,造成人為的咳嗽,將堵塞的食物團塊沖出氣道。
③自救法:如果發生食物阻塞氣管時,旁邊無人,或即使有人,病人往往已不能說話呼救,病人必須迅速利用兩三分鐘左右神志尚清醒的時間自救。此時可自己取立位姿勢,下巴抬起,使氣管變直,然后使腹部上端(劍突下,俗稱心窩部)靠在一張椅子的背部頂端或桌子的邊緣,或陽臺欄桿轉角,突然對胸腔上方猛力施加壓力,連續向前傾壓6-8次一般可將異物頂出體外,在自救時,病人應注意彎腰,使自己的軀干向前傾。
噎食的預防
一是叮囑老年人進食時要坐直或身體稍前傾,不要說笑,進食速度不宜過快,口中食物不宜過多,不要邊吃飯邊喝水,進食要細嚼慢咽。二是食物要切成小塊,方便取食。三是使用義齒的老年人,盡量不要進食圓形、滑溜、黏性的食物。四是吞咽困難的老人,可將食物打成糊狀,但不要太稀,以免引起誤吸。
文章來自 椎間盤咨詢平臺